找到相关内容1053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

    进行的论述,既秉承了噶尔美以及传统藏族学者的观点,总结风马蕴含的信仰象征体系,又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将风马的材质、制作以及艺术特点等,给予了较全面的阐述(注:康·格桑益西:《风马与经幡》[J],《宗教学...

    李连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595204.html
  • 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略述

    和藏传佛教的研究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从更广角度深入研究佛学(内明)的最新参考资料。   大藏经研究的藏文论文主要有:洛桑金巴的《和(丹珠尔)》,载《西藏研究》1984年第3期;黄明信的《藏文...

    阿旺华丹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07.html
  • 利生法师:《有神论与无神论》

    1632~1677)他们批判《圣经》时,否定《圣经》超然的东西及用史书的角度去研究。 “霍布斯主义”也同“斯宾诺莎主义”一样,时常被人们认为无神论的代名词。认为《圣经》并不是上帝直接的启示,而是一部...可以说,神对人们还有有必要的,如果纯粹可能会导致社会伦理的败坏。   从基督教的角度上看,神或上帝就基督徒来说是十分沉重的,在他们的《旧约》或《新约》无一节不提到神这个名词。因此,基督徒认为神是通往...

    利生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4695615.html
  • 临济宗的祖庭——海会寺

    是佛菩萨所变的,或者他们是佛的化身。而这里法演所指的世间万物包括众生体性皆空,佛不过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万物于一体的修行者,所以从万物皆空的角度看,世间一切都是统一的,有情无情,凡夫圣众,没有区别。 ...

    妙慧 周会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095766.html
  • 法相唯识学

    所执持的那种实性而已。三无性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三性思想的表述。   第二节 唯识转依说   唯识,亦称“唯识无境”,意谓宇宙万法都是心识的变现,心识之外无独立自存之境。这本是印度瑜伽行派的一个...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的体现。例如,印度佛教主张超越善恶,对于人性的善恶偏重于从心性的染净来理解,并没有多少世俗道德伦理的内涵。但中国佛教则将世俗伦理的善恶观念融人佛教修行解脱的追求之中,更多地从善恶的角度理解心性的内涵,...人生的修行观。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都是大乘佛教。这里,我们主要从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下禅宗和净土宗的修行观。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化特色最为显著,也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佛教宗派。...

    洪修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196049.html
  •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

    造型艺术。所以它兼具绘画和雕刻的特点。从雕刻的角度看,三峡摩崖造像(这里主要指立体造像部分)具有如下特点:   ■ 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以大足石刻中宝顶山的大佛湾摩崖造像为...

    杨斌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4396700.html
  •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九课

    言行范围,基本上跟《弟子规》的一样,只不过佛教中讲得更细致、更深入而已。由此也可以了知,佛教智慧涵盖了世间一切优良学说,不管是行为、心态,甚至极其深奥、无法言说的境界,都从不同角度阐述得非常圆满、究竟...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孝道|弟子规

    http://www.fjdh.cn/wumin/2010/02/20255497000.html
  • 吐火罗与回鹘文化

    )教授提出来的。他通过对阿姆河流域出土粟特钱币的研究,认为粟特钱币铭文中提到的“吐火罗人”,其实是粟特人对大月氏的称谓。[⑦] 贝利(H. Bailey)从伊兰语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指出,Tokhar一...

    杨富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1497089.html
  •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七)

    障呢?   对此,全知麦彭仁波切解释:“其合理者,实际所求,除解脱与一切种智外再无第三种果,对此二者从主要作障碍的角度,安立烦恼障与所知障;其次,二障的起因为人我执与法我执,二我执的对...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04725325700.html